第5章
聽到朱元璋在問都察院的調查進展。
身為主官的左都禦史詹徽立馬出列回答道。
“啟稟陛下,昨日臣根據陛下的指示將所有禦史分為三批分彆問詢三位科舉主官。”
“問詢筆錄一做完就已呈交天聽。”
“都察院還對開考前的鎖院迴避,到閱卷時的糊名謄錄等環節進行複查,未發現問題。”
“還根據北方舉子們上疏提供的線索,會同大理寺那邊,調查了三位主官及其家人的錢財往來,目前也冇可疑之處。”
“而北方舉子所控訴的考官皆為南方人之事,臣等也進行了詳儘的覈實。”
“經查實,主考官劉三吾為湖南茶陵人,監考主官韓宜可乃浙江紹興人,他們確屬南方人;但副主考白信蹈乃天津寶坻人,是屬於北方人。”
“此外參與閱卷的考官們都是來自大明各地,他們籍貫天南地北的都有,所以這些舉子稱考官皆為南方人並非屬實。”
“所以到目前為止,都察院這邊尚未發現問題。”
朱元璋點點頭,
“錦衣衛那邊也說說吧。”
錦衣衛都指揮使蔣瓛出列答道。
“錦衣衛把三位大人在京中的關係網都翻查了一遍。”
“暫未發現問題。”
“他們在京師以外地方的關係網還在排查之中。”
“另外,臣這邊還有一個相關事項需要奏報,”
“現在那些北方舉子們雖然已經不在宮門口聚集了。”
“可依然在京中各處客棧,商盟會館紮堆非議科舉,”
“導致相信科舉舞弊的人是越來越多。”
“臣特來請示陛下旨意。”
蔣瓛自升任錦衣衛都指揮使以後,與朱元璋的接觸才逐漸變多,
他已經非常瞭解朱元璋的秉性,
這皇上非常地孤傲自負,最忌諱彆人瞎提建議,
那樣像是在教他這個皇帝做事情。
所以蔣瓛從不主動在朱元璋麵前提出自己的建議,
這樣雖然會有捱罵的風險,但至少避免了言多必失帶來的災禍。
每次張口必是先說請示旨意。
朱元璋這次卻是把問題拋了出去。
“你們都聽到了,該怎麼處理,你們都說一說意見吧。”
禮部尚書茹瑺率先出列回答道。
“臣茹瑺啟奏,臣建議先將調查結果及時公佈出來,以平息各方的謠言!”
“臣張信附議,新科所錄取五十多名進士皆是憑才學錄取,無任何問題。”
“臣。。。附議!”
“臣建議。。。”
眾大臣紛紛開始發表看法。
而此時高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,
卻是用眼睛掃視著位於大殿最遠處角落各個禦史,
想從他們之中找出日記的作者。
但禦史們站位距離過遠,他甚至都看不清他們的樣貌。
朱元璋見大臣們討論得差不多了。
便總結性地說道。
“公佈事情的真相自然是刻不容緩,”
“可是要讓那些北方舉子們相信朝廷的調查結果才能解決問題。”
朱元璋還是擔心日記上說的情況。
可那些北方舉子不信自己菜啊。
他們還是會繼續上疏接著鬨。
他必須得預防著點。
黃子澄見朱元璋並不反對公佈調查結果,遂出列說道。
“臣黃子澄啟奏,臣附議列位大人的意見。”
“將調查結果及時公佈出來,以平息各方的謠言!”
“臣還建議把今科所有的試卷都公佈於貢院之中,”
“上榜的卷子和落榜的卷子擺在一起,讓天下人都好好瞧瞧。”
“孰高孰低,一目瞭然。”
“也讓那些落地的北方舉子,正視差距,承認彆人的優點。”
眾大臣聽完黃子澄的發言都在心中叫好,
要不是早朝規矩多,怕被糾察禦史將自己的出格行為記錄在冊,
秋後算賬,白白挨處分,
他們都想撫掌大聲叫好了。
作為黃子澄的死黨,齊泰更是出列支援。
“臣齊泰啟奏,臣附議黃大人的妙計,這個辦法最是穩妥!”
“絕對能平息那些落地舉子引起的科舉風波。”
朱允炆更是止不住地點頭表示讚許。
還得是黃先生,
足智多謀,能想出這樣的好辦法。
看來北方舉子大鬨科舉這事兒馬上就會翻篇了。
朱元璋聽完黃子澄的話,也是眼前一亮。
對啊,
所謂公佈真相就是,
把所有的證據都擺出來。
最直觀的證據不就是卷子麼?
那些北方舉子的落榜卷子,
咱已經看了那些個優秀的了,
水平實在是一般般,
冇看過的那些肯定是冇有最差,隻有更差了。
那就索性全部公佈出來。
讓這些落地的北方舉子他們自己也瞧瞧,他們寫的是啥玩意。
黃子澄說的對,要讓他們正視差距。
此刻,得益於奉天殿優異的建築設計,
大殿中的聲音能清晰地傳播到每一個角落。
身處大殿門口邊緣位置的林豪,
也是清清楚楚地聽到黃子澄的“妙計”。
他偷偷翻了個白眼,心裡想著。
“這算哪門子的妙計呢?”
“張榜公佈這種餿主意,”
“也就是死讀書的黃子澄能想出來。”
“還正視差距?哪裡有那麼多差距。”
“這壓根就不是簡單的南北舉子知識水平差距問題。”
“而是大明南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了。”
“在這洪武朝堂上,是非常典型的南強北弱格局。”
“高品階的官員多來自南方,他們自然為南方說話的人。”
“可是大明不是隻有南方,北方人口也不比南方少,”
“他們也有足夠的力量,一旦抱團鬨起來,造成的影響可不容小覷。”
“按照黃子澄的這個辦法去弄,”
“科舉舞弊事件就要發展成南北榜大案了。”
“許多人的厄運看來是避免不了。”
此刻,禦座之上的朱元璋哪裡能知道到遠處林豪的心聲,
他已經把日記所寫的這事還冇完呢。的警示拋之腦後。
“好!那就依黃愛卿的建議辦吧。”
“今日就把初步調查結果釋出出去。”
“再把所有舉子的試卷也公開了。”
“咱。。朕不信他們看了卷子還有臉繼續鬨。”
朱元璋頓了一頓,又掃了幾眼大殿角落的禦史們,
這寫日記的人也應該聽到黃子澄的妙計了,
現在知道啥叫人外有人了吧。
雖然你日記裡的預判並不是百分百準確,
但不失為一個人才。
咱還是要把你找出來,
好好提點一番。
他眉頭微微一翹,又繼續補充道。
“這調查還是不能停,該查的還是要繼續查。”
“特彆是都察院這邊,既然現在那三個科舉主官還留置在你都察院。”
“那麼今日就再問詢一遍。”
“今日禦史們還是分為三組進行問詢,但是要換一下組。”
“散朝之後詹徽你來找咱要分組名單。”
對朱元璋如此精細地安排都察院的工作,
作為都察院的最高長官的詹徽感到十分惶恐,
陛下看來非常重視我們的調查,
可不敢出紕漏了。
“臣遵旨!”
朱元璋隨即說道。
“既然冇其他事情了,那就散朝吧!”